关于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1.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集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教学方式和手段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例如,根据教学方法的抽象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原理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三个层次;依据学生学习经验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言语交流、直接感知、实践训练、审美欣赏和引导探究等类型;根据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互动、个性化学习和实践操作等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阶段,可以将其分为激发动机、信息输入、信息整合和输出应用等类别;而根据教学方法的实施层面,又可以将其分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选择和应用需考虑系统中的其他相关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等。重要的是,没有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教学情境。因此,依赖单一教学方法来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是不切实际的。
4.对教学方法中不恰当应用的认识
当前,一些普遍接受或固有的观念可能对我们正确理解教学方法产生了误导。例如,PBL(项目为基础的学习)、CBL(案例为基础的学习)、TBL(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和IBL(探究为基础的学习)等术语,常被直接视为教学方法。然而,这些术语中的“L”实际上指的是“学习”,它们更多地描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这些术语更侧重于描述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教师的教学活动。尽管如此,由于这些术语已被广泛使用,我们通常将它们视为支持特定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是将某种教学方法与固定的教学原则或流程等同起来。在接触特定教学方法的学习时,我们常常被告知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固定的步骤,包括参与的学生人数、每个环节的时间长度以及执行的顺序等。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学的整体性,是一种过于刻板的应用方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质上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探讨教学方法时,我们面临一个挑战:不同标准下的教学方法难以直接比较。例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几种“XBL”方法,它们有的侧重于描述学习方式,有的则侧重于描述学习途径。具体来说,TBL(团队基础学习)和IBL(探究式学习)主要描述了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而PBL(问题基础学习)则侧重于通过问题或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或途径。由于这些方法的分类标准不同,直接比较它们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混淆。例如,我们难以明确区分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或基于探究的教学,因为学习方式是基础性的,它们会在更具体的学习方法或过程中显现出来。例如,在PBL中,通常会强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而CBL(案例基础学习)同样也需要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往往具有探究性,这与IBL在某些方面有所重叠。因此,在评估和比较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关注它们的核心理念和实施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归类并进行比较。通过深入理解每种方法的独特价值和适用场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选择和应用适合特定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方法。

教学